陈亚珠院士科技功臣奖电视媒体报道集锦
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5月19日举行,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大会授予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沈德医疗总顾问-陈亚珠院士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奖励她带领团队数十年坚持自主创新,为我国大型无创医疗器械的民族化、产业化作出的杰出贡献。大会结束后,多家电视媒体对这一盛会进行了报道。
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栏目、新闻综合频道报道资料如下:
主持人介绍大会情况
此次大会共授奖308项(人),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3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31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205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15项成果获科学技术普及奖等。其中大会颁出的科技功臣奖,是授予科技工作者个人的最高奖项。上海有两名院士获此殊荣,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沈德医疗总顾问,陈亚珠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大会颁奖盛况
上海科技奖颁奖大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市委副书记廖国勋,市领导于绍良、翁祖亮、诸葛宇杰、方惠萍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宣读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表彰决定。市委书记李强发表重要讲话,并为陈亚珠院士颁发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会上李强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陈亚珠院士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20世纪80年代,47岁时的陈亚珠院士已经在高压电研究领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当她发现无数肾结石患者因为进口仪器昂贵医疗成本过高没办法接受治疗而国家在高端仪器研发制造领域十分欠缺时。她毅然决然的站出来,决定跨界研制肾结石体外碎石机。他的团队用20个月夜以继日,克服了技术困难经费紧张等等一系列难题,终于在1985年底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肾结石外碎石机,且售价仅为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的零的突破,就像陈亚珠院士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我们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高端仪器”。此后陈亚珠院士在医工交叉领域不断深入,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她依旧每天坚持在工作岗位,带领团队,再攀高峰。她与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超声相控阵电子聚焦技术(PHIFU)”,遵循着无创、“绿色”、精准的治疗理念,发明了 MRI-PHIFU诊治一体化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开创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医疗装备新领域。
20多年来,她倡导肿瘤等重大疾病无创、精准、多元化的治疗理念,率先提出多模式相控聚焦超声治疗新方向,作为沈德医疗总顾问,她鼓励与支持沈国峰教授带领亲自培养的近二十位交大学子组成沈德医疗创新创业团队,将新一代相控“磁波刀”技术应用于临床,推向社会。新一代相控“磁波刀”技术及系列产品又一次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极大推动了中国高端无创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
关于我们
我们的使命
正在招聘!
资源
教程
品牌资料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北路1001号 8幢4层
电话:021-64856286